“一名作家如果想谋生存求发展,不仅仅是跟随情感将字句放在一起,他的内在思维一定要是有机的。” ——马克西•伦纳, 美国著名作家与教育家 在瞬息万变的全球经济、知识型经济和国际大环境下,什么是传统学校不能教会我们的? 为什么需要国际化教育? 为什么只有国际化教育才最适合创意创业人才的培养? 博纳的国际化教育怎样培养创意创意人才?
什么是传统学校不能教的?
1974年当一年级的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应用数学课的课堂后排打瞌睡时,任课教授并没有大声地把他喝醒。盖兹的老师,后来成为哈佛本科生院院长的哈里•
刘易斯在书中写道,他感觉到盖茨一定昨晚通宵忙着比课堂问题更重要的事情。因为盖茨在学期一开始,便在课堂上展示了他不一般的才华。在学期一开始,刘易斯
便在课堂上给所有学生展现了一道看似容易实则极具挑战的数学难题:
煎薄饼的厨子出锅时马虎大意,没有按照薄饼的大小排好层次。为了美观,端盘子的伙计需要在上菜的路上用夹子将饼理顺。伙计每次夹住一到多张饼,翻过来叠回
到上面,重复这个步骤直到所有薄饼从小到大依次自上往下排好。问:假如有n张饼,伙计最多需要翻多少次才能将饼排成合理次序?
任课教师哈里•刘易斯当时并不知道答案,几天后盖茨带着答案找上了门。后来围绕这个问题,盖茨与另一位指导老师合作将成果在数学专业杂志上发表了一
篇论文[1]。刘易斯在书中写道,后来他知道盖茨在课堂打瞌睡的前夜,他正在忙于编写微软的第一个软件产品。不到二年级结束,盖茨便从哈佛退学前往新墨西
哥州开始了微软的创业。
1972年秋天,刚刚入学一年级的史蒂夫•乔布斯,苹果电脑公司的创始人,便已经觉得自己花了大力气说服自己的领养父母掏出高学费来读的里德学院
(Reed
College)完全没法与自己对东方神灵的追求相比。第一个学期的差成绩让他做了有一个明智选择——退学讨还学费。然而,乔布斯却没有离开学校,已经退
还宿舍床位的乔布斯,跳转于同学们临时空下来的床位,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在里德学院里旁听着课。里德学院当时的本科生院长杜德曼并没有将这个不付钱的学生踢
出校园。相反才进校半年,成绩极差的乔布斯已经与院长杜德曼成为了好朋友。乔布斯怎么那么有招?杜德曼的解释“史蒂夫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这很吸引人,他不
会放过任何一个空洞的说法,他拒绝自动接收真相,他需要自己亲自验证一切。”
在里德学院,乔布斯碰巧溜进一堂关于美术字体的课程。从这开始,他改变了世界。12年后,当苹果电脑推出世界第一个商用图形化界面个人电脑时,人们发现这
台用鼠标指挥的电脑不仅好用,他显示出来的字体充满了一种电脑上从未有过的美感。1974年离开了里德学院的乔布斯,经历了大半年在印度的“精神之旅”之
后,开始了在加利福尼亚硅谷车库里的创业。
1965
年,在加利福尼亚硅谷圣荷西电影院正排队等候入场的斯蒂芬•斯皮尔博格,看见了远处飞奔而来的父亲。这时19岁的斯皮尔伯格已经是当地一个
小有名气的业余电影人。他很满足于自制电影挣些小钱。然而,正当他准备入场观看“影坛怪杰”史丹利库布里克的电影《奇怪爱博士》时,父亲给他送来了参加越
战的征兵通知。斯皮尔伯格不得不赶紧找一所电影学院去躲过这场厄运,顺便接受正规的电影教育。很差的中学成绩让他分别被加州最好的两所电影学院拒绝,南加
州大学和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分校。这位未来好莱坞的大才不得不屈就于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两年之
内,斯皮尔伯格就在电影业中留下自己的烙印——凭借一部25分钟、只有两个剧情人物、没有一句对白的剧情片,斯皮尔伯格赢得了一张好莱坞的入场券——6年
7部电视剧的导演合同。很自然,他的长滩分校学业没能完成。
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斯皮尔伯格这几位人物的共同之处在什么地方?像他们一样的亿万富翁中途退学者还有很多很多,英国维京集团创始人理查德
•布兰森,美国企业并购大亨卡尔•艾坎(Carl Icahn),美国戴尔电脑公司创始人迈克•戴尔,微软的另一创始人保罗•艾伦等等。
这些创业故事,说明这么一点——教育、优质教育、在全球化时代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改变人生。这些创业大师在十几岁所接触的教育让他们在冥冥中摸索到了
创意的真谛。
今天在世界范围内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空前高涨,20年前每四个美国人中有一个大学生,而中国每一百个人中只有四个大学生。如今,超过40%的美国高中毕业生
走进大学,这个所谓的大学毛入学率指标在中国也达到了25%以上。用搞高等教育研究的行话,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然而,每个人都应该心存一种有
好处的怀疑——大学能教会我们的东西到底有多少,还有多少东西学校无法传授?比尔?盖茨如此绝顶聪明的人,呆在世界上最好的学校都有可能“大脑受损”?
我们每个普通学子呢?
非常认同北京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校长舒大军说过的一句话,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受教育者意识到(单单)教育是没用”的教育。怎么理解这句话?
创意创业是今天一代孩子的未来。中学阶段是抚育创意的关键时期。应试本非罪过,泯灭了创意培养的应试教育才是罪过。国际教育原为摆脱应试教育而生。不懂真
谛的办学者却又把国际教育办成了洋应试,纯属误人子弟。 初步结论: 传统中学和大学无法培养未来创富所需要的创意创业人才。今天的大学也不具备传授创意创业所需终极知识的完备模式。今天追求出国留学的家庭和孩子需要转变理念,出国留学不是最终目的,出国留学只是一个载体渠道让孩子去学会创意创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家长简单地把目标订在出国留学目标学校的排名无异于接受应试教育,接受洋应试,无异于给孩子的未来打折扣!
现在的学校并不是按照培养创意人才的模子生成的。今天的学校基本上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他们的目的是大规模地、将成千上万的年轻一代培养成能适配进工业这部 大机器里的人员。用《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尔文• 托夫勒的话讲,“标准化”、“一体化”、“中央化”、“强调纪律性”这些工业时代的基本机理主导了大规模教育体制下的学校。小学、中学和大学都无一例外。 这些机理放在一起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我们中国拥挤的中小学校都喜欢乖的学生,因为他们像穿手套一样与“标准化”相吻合,降低了所有人的眼前成本——老师 省时、学生省事、家长省心。但是问题在于,这样取向的学校与培养创意人才所需要的“不拘一格”、“发散思维”、“Think out of the box”-“跳出方盒的思维”可谓大相庭径。 标准化考试(不管高考,还是出国的国际化考试)的应试教育正是“标准化”和“一体化”旧瓶里的新酒。 今天市面上的国际教育绝大多数走得是洋应试套路——词汇/SAT分数/托福成绩简单挂钩,孩子们学得昏天黑地,“只要不学死,就往死里学”。
洋应试套路的特点和辨认办法: —— 只背单词,不抓阅读; —— 学科之间泾渭分明,理科老师不懂文学,文科老师不懂计算机; —— 校长来自于传统学校,没有教改经历,不懂英语; —— 课表安排,每天学生硬性安排学到晚上十点钟; —— 办学者只谈升学目标名次,不谈教学教育理念;
洋应试国际学校没搞懂国际教育的地方: 1)学生的软实力(思辨,面试表现,文笔水平)才是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制胜之处。软实力往往能弥补SAT考试200分左右的硬分差; 2)死背单词事倍功半,阅读体系+单词记忆事半功倍; 3)新SAT的到来会让洋应试国际学校满地找牙; 4)国际教育在于让孩子找到激情所在,自动自愿地“往死里学”,不是用死课表,死作息表逼着学。 5)今天的孩子出国留学后若想学有所成,在中学阶段培养抚育‘‘大想法’’意识刻不容缓。
怎样在中学学堂里培养未来“大想法”意识? 我们熟知的中学学科又孕育怎样的大想法?
我们的第一站是,物理学。物理学是一门优雅的理论,我们整个宇宙几乎所有的运动规律都可以从简单的物理基本假设开始,通过数学推演出来。物理学家的代表人
物爱因斯坦是一位很有创意的人了。他的相对论的发明堪称“Think out of the
box”——“跳出方盒的思维”的典范。感兴趣的读者不妨看一看记录片《E=mc2——改变世界的方程式:相对论的故事》。在博纳的学堂里,物理不在是为
了高考的公式和做题,物理是一个个发现自然的侦探故事。在激发灵感后,博纳学子面对SAT2物理的多项选择考题模式是应对有余的。
我们的第二站:数学,她其实一门思考的语言。在数学里面,所有的知识与思想都可以用数学公式清晰地不带歧义地表达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数学不仅能教,更能被
自学。这就是为什么数学领域里有华罗庚和陈景润?他们没有世界一流的导师,却能做出世界最前沿的成果。但是,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度地强调了演算做题,而忽略
了对数字的感觉和直觉培养。
对于数学家来说,纯纯粹粹的脑力远比创意要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在数学里,在年轻时获得成功——解决数学上没有解决的难题,不仅重要,而且是这个领域里做出
有价值的劳动的唯一途径。这也是为什么数学领域的最高奖项菲利茨(Fields
Medal)奖只授予40岁前的数学家。但是,在更多的领域,对数字的直觉比精确的演算更重要。在博纳学校,学生们在学好这门思维工具的学科同时,也有大
量的机会培养对数字的直觉。
我们的第三站:经济学。和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社会学科一起,经济学被称为“软科学”。因为,这些学科的所谓理论做不到像数学物理那样地严格被验证。接触
过这些学科的人都知道,这些学科的知识从智力上并不如抽象的数学物理那么具有挑战性,但要在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上
得到突破,要的不仅是脑力,更多的是创意。因为,软科学里面新理论的提出,往往是基于感观(Perception)和洞察(Insights)。经济学里
的“大想法(Big Ideas)”, 诸如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和斯蒂格利茨的“信息不对称”并不来自于大脑的运算神经
元,而来自天眼般的灵感洞察。
现代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大想法”——看不见的手
经济学诺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的“信息不对称”——”像柠檬似的二手车”
感观力(Perception)和洞察力(Insights)这些素质和创意一样,传统学校并不知道如何去培养,传统的老师并不懂得如何去传授。“大想
法”意识仿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匈牙利裔英国哲学家迈克•波兰尼发明了这个概念“内隐知识(Tacit
Knowledge)”来描述一些无法轻易从一个人传递给另外一个人的知识。确实,这不是学校的错,不是老师的错。
理解这一点,也就可以理解在“内隐知识”为主导的学科里,诸如美术、文学、影视艺术、舞蹈、表演、建筑等等里面,能言传的理论少之又少。只能意会的“大想法”几乎就是全部。 博纳的国际化教育怎样培养创意创意人才?
国际化教育首先应该是让家长、学生和学校放松心态的教育,因为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放松心态是培养抚育创意的必要条件。
国际化教育是最适合培养创意创业人才的教育。因为,在今天创意和创业的灵感来自于全球。国际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让受教育的思想充满来自全球的理念,知识
与信息。
国际化教育能够突破传统教育的条条框框!不在是根据某某考试院的某某不见得高明的“脑袋”挥舞的所谓指挥棒!而是真正地融汇全球经济多人才的最新要求去培
养人才。
在博纳国际学校,我们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排名,我们不搞任何的排名。但是,从孩子们进学校的那一天起,我们就让孩子们知道,你们的创意火花和个性角色将
奠定你在学校的地位,留下永恒的印记——如同乔布斯“在宇宙中砸出的印记”!
创意的学习将贯穿到深圳博纳国际学校的每一门和每一门课。在过去一年的脑力挑战赛中,博纳学子见识了一个个平凡的“大想法”。
美国作家马克西•伦纳(Max
Lerner)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作家如果想谋生存求发展,不仅仅是跟随情感将字句放在一起,他的内在思维一定要是有机的。”(If a
writer is to grow and survive as a writer, and not just a fellow going
through the emotions of putting words together, something in him must be
organic.”) 通过“全球化教育”学习领会掌握创意的过程,就是形成一个有机的创意思维的过程。
深圳博纳国际学校 地址:深圳南山区中山园路5号
上一篇 >> ”睿智“的围墙 没有了
相关阅读: